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指出:自行车和步行交通是最健康、环保、节能的出行方式
(转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
一、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重要意义
李秉仁同志指出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重要意义,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是国家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借鉴国际经验与做法,向全国所有城市发出的一项重大倡议,是推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筑和谐城市交通体系和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要通过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大力宣传绿色交通理念,积极倡导市民尽可能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同时,促进城市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进一步落实和推进城市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李秉仁同志强调不能简单的把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看成一天的临时活动,而应从开展此项活动对绿色交通理念的提升,从绿色交通理念对城市交通发展、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去认识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
二、2009年中国无车日活动的主题和活动主要内容
(一)活动的主题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不但在所有出行方式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小,而且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一天内两次骑车各15分钟就可以对身体产生积极作用。“政府多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也成为全球预防癌症的政策和行动之一。
应当看到,在各种交通方式中,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在安全保障方面是弱势群体,应予以必要的关注和保护。近年来我国自行车出行比例连续数年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向私人机动化方向转化趋势明显。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仍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也是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相互转换和衔接的重要途径,因为自行车步行交通不消耗能源,是“零排放”的国际公认的绿色出行方式,因此,应该受到保护和重视。然而,一些城市对机动车道进行扩充时,肆意压缩、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在自行车道上划设行车道和停车位,甚至把自行车道挤上了人行道,造成人车混行。使有关交通参与者出行的安全性都在降低,而损害最严重的是步行和骑自行车的道路使用者交通出行的基本权利。来自全球的案例研究表明,减少小汽车的过度使用是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有效解决交通问题的基本途径,可以为所有市民提供更健康的出行条件和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对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给予充分的必要的保护、拓宽和延伸,维护步行者和骑自行车者的道路通行基本权益,使出行者都能享受基本的安全保障、公平的通行权利,这是城市人民政府及其道路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体现现代交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活动主题理解和认识方面,李秉仁同志指出要通过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让广大市民走出认识误区,要认识到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仍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是一种健康环保的交通方式,不仅现在适宜,而且将来仍适宜大多数人出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决不是落后的、将被淘汰的交通方式;同时,要认识到自行车是中短距离出行中一种高效的交通方式,认为步行或骑自行车是各种出行方式中最慢的,也是错误的。
(二)活动的主要内容
三、目前开展的工作及下一步打算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对活动的指导。继续强化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对活动的指导,向各地和各承诺城市印发了《活动组织手册》和《宣传手册》,加强对各城市活动方案编制的指导,目前,已有多个城市报送了活动方案,从报送的方案情况看,各城市积极准备,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新颖。二是加大宣传。为了做好活动的宣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门制作了2009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宣传片和公益广告片,并已发送各城市,活动期间,将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各有关地方电视台播放。三是将做好活动总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及时跟踪各城市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宣传先进典型。
李秉仁同志最后强调,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是国家节能减排和建设“两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几年来,这项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形成了长效机制,今后将继续在每年9月22日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要通过开展无车日活动进一步提升政府和公众绿色交通发展理念,倡导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